冬 至 (唐)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! 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 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 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望三秦?
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。”
——《周礼春官·神仕》
冬至又被称为"小年"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。
这天,白天最短,夜晚最长,阴气达到最盛,而阳气最弱。所以古人以这日祭祀先祖,渐渐成为一种风俗。
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,二候糜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
冬 至 | 习 俗
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。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
在广东有句话叫“冬至大过年”,广东农村对过冬至非常重视,除了祭神拜祖和备办丰盛筵席外,还特别要给耕牛吃上一顿糯米糕(用菜叶包裹塞进牛嘴里),以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。
在广东,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 鱼肉腊味蚬菜合煮 ,众人环锅而食,称之“围炉”。很多家庭会在这一天 做汤圆、劏鸡杀鸭,家人围坐,吃顿丰盛大餐 。
“冬至一陽生,三九補一冬。”此時節飲食宜多樣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,適當選用高鈣食品。
冬至,又称“数九”、“冬节”、是农历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。古语云,“冬至一阳生”,认为新的一年从今天开始,大吉大利。